教育培训机构大全
证书报考时间,报考条件

杜甫的诗:《岁暮》《登岳阳楼》赏析

杜甫的诗歌,既有个人的情感生活,又有鲜明的个性,先看看这首《岁暮》: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这首诗是杜甫老年在成都写的。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边隅”就是边疆角落的地方,他就在西南一隅做客——其实就是漂泊。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当时大唐和吐蕃在打仗,靠近吐蕃的成都锦江一带一直不得安宁。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他写得好沉痛。老实说,他现在就是个老百姓——说起来是杜工部,其实他也不到朝廷去上班,就是他的朋友严武找个由头给他一碗饭吃。但是他老人家可不是这样想的,他急得要死。

他天天心忧天下,他的呼吸总是应和着时代的节律,他的心脏和国家民族的心脏同时在跳动。

最后两句实在令人感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他说,“你要是想献身于你的时代,怎么能够爱惜自己的生命呢”?

他这个时候远离了政坛,远离了政治中心,感到非常寂寞。一个人到了这个岁数,满头白发,他还在说“寂寞壮心惊”。

从这里我们会看到,杜甫的诗歌是通过抒发个人的情感来反映时代精神的。所以他把具体发生的历史事实拉到了后景,而把个人的主观情感推到了前台。

杜甫“诗史”对时代的反映,不是纪事,而是感事,着重表现现实社会、现实的动态在他心灵中产生的情感。

《登岳阳楼》是杜甫“感事”的代表作,各地的高中课本都选了这首名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写了这首诗没有多长时间,他老人家就死了,死在郴州——就在今天长沙附近,夏天死的。

一个人快要死了,你看他仍然挂念什么?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这两句他写得很沉痛,他说“我小时候听说洞庭烟波浩渺,今天我终于爬上岳阳楼看到了”。

要是出自一个年轻人之口,这两句诗可能是抒发“如愿以偿”的兴奋:早就听说洞庭湖,听说岳阳楼,今天总算眼见为实,感受了洞庭湖的浩渺与气势,了却多年的一桩心愿。

可出自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之口,这两句则写尽一生的磨难:过去听到洞庭水的时候,杜甫正当英姿勃发青少年,大唐帝国正处在开元盛世,而今登上岳阳楼的时候,他自己已是垂垂老矣,时代更是动乱不堪。从“昔闻”到“今上”,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洞庭水还是那个洞庭水,岳阳楼也还是那个岳阳楼,可是唐朝已由盛而转衰,个人也已由少而变老,其中有多少感伤、多少痛苦、多少无奈,这两句从杜甫老人口中说出来就无比沉痛。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紧承第二句,马上就写“今上岳阳楼”之所闻所见,他终于在岳阳楼上看到了洞庭湖的壮阔,领略了洞庭水的气势。

“吴”和“楚”,就是今天的江浙和两湖。“坼”就是分裂。洞庭湖很大,大唐帝国的半壁江山由洞庭湖一剖两边,东南的那一边就是吴,西南的这一边就是楚。“乾”是天,“坤”是地。他这表面上是写洞庭湖大得没法形容,天和地好像就在洞庭湖中浮着。但是,这两句的境界虽然非常阔大,骨力也非常雄强,“坼”和“浮”却隐含着国家的动荡和分裂。以阔大之境写沉郁之心,以大手笔写大悲痛。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第三、四句是登楼之所见,第五、六句就是登楼之所感。

他由洞庭湖之浩渺阔大,突然想到自己的孤单和渺小,这是一种反类的联想。这两句对偶极漂亮,“无”对“有”,“一字”对“孤舟”,“亲朋”对“老病”,对得太好了。

这里他想表达的是,他的人生走向了绝境。想要的偏偏一个字都没有,就是“亲朋无一字”;他现在最讨厌一个人病了,最讨厌到处漂泊,可这些他偏偏摆脱不得,又老又病之际伴随自己的只有孤舟。人生还有比这更悲凉的吗?

这首诗第三、四句非常阔大,第五、六句又境界很小了,到了尾联又突然“振起”:“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后世诗歌评论家大多从诗艺分析结尾,称赞此诗结尾有力,其实,它不仅仅是诗歌技巧,还涉及人生境界,而后者更是杜甫了不起的地方。

如果我写这首诗歌,写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接着就要继续写我的绝望,我的悲凉,我的倒霉,我还要大发牢骚,还要骂上帝太不公平……

杜甫的伟大在于,他不是想到自己的不幸,而是想到国家的不幸,“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当时的北方还在打仗,南方也在打仗,一想到天下还不安宁,一想到天下的人民还在受苦,他在岳阳楼上靠着栏杆,眼泪鼻涕就都来了。

他一个快要死的人了,也没有想还要去当个处长,也没有想把诗歌拿到哪个地方去发表,他没有想想自己的后路,反而一直放心不下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这是一种什么胸襟,一种什么气度?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本栏目分享各类证书的报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