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视频专家讲座:曲黎敏讲八段锦视频教程

曲黎敏讲八段锦视频教程   八段锦,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传统保健功法。它动作简单易行,健身功效确切显著,是中华养生文化的瑰宝,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八段锦由八个动作组成;锦,是指精美华贵的丝织品,这里表示整套练习柔和连绵,滑利流畅。

八段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导引术。4000~5000年前,中国中原大地洪水泛滥,百姓深受雨水潮湿的侵害,筋骨多瑟缩而不达,气血多郁滞而不行。有贤能者发明了“舞”,用来摆脱这些病痛。这种祛病健身的“舞”后来就演变成导引术。导引者,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导引术就是通过自身的特殊锻炼方式,使机体气机流畅,骨正筋柔;可以很好的激发自身调理能力,消除病痛,增进健康,延缓衰老。

八段锦同祖国传统养生治病理念密切结合,内炼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整套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有松有紧,动静相兼。十分适宜中老年人、亚健康人群以及体质虚弱的康复病人习练。而且可以不受时间、场地和天气的影响。八段锦的歌诀为: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八段锦当初是由一些治病保健的单式动作发展组合起来的,因此八段锦每一式都有其独自的功效,既可选择单式或几式练习,也可以整套练习。下面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八段锦各式的健身功效。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三焦,是指人体上、中、下三焦,属于六腑之一,位于胸腹之间,其中胸膈以上为上焦,胸膈与脐之间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人体三焦主司疏布元气和流行水液。这一式为两手交叉上托,拔伸腰背,提拉胸腹,可以促使全身上下的气机流通,水液布散,从而周身都得到元气和津液的滋养。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一式展肩扩胸,左右手如同拉弓射箭式,招式优美;可以抒发胸气,消除胸闷;疏理肝气,治疗胁痛;同时消除肩背部的酸痛不适。对于那些长期伏案工作,压力较大的白领人士,练习它可以增加肺活量,充分吸氧,增强意志,精力充沛。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泉。中医认为,脾主升发清气,胃主消降浊气。这一式中,左右上肢松紧配合的上下对拉拔伸,能够牵拉腹腔,对脾胃肝胆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并辅助它们调节气机,有助于消化吸收,增强营养。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五劳,是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劳损;七伤,是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伤害。五劳七伤,犹如今天的亚健康;长期劳顿,没有及时修养生息,终究造成损伤的累积。这一式,转头扭臂,调整大脑与脏腑联络的交通要道——颈椎(中医称为天柱);同时挺胸,刺激胸腺,从而改善了大脑对脏腑的调节能力,并增强免疫和体质,促进自身的良性调整,消除亚健康。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心火者,思虑过度,内火旺盛。要降心火,须得肾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这一式,上身前俯,尾闾摆动,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可以消除心烦、口疮、口臭、失眠多梦、小便热赤、便秘等等症候。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这一式前屈后伸,双手按摩腰背下肢后方,使人体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得到拉伸牵扯,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腰背部的肌肉都有调理作用。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中医认为,肝主筋,开窍于目。这一式马步冲拳,怒目瞪眼,均可刺激肝经系统,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泄,强健筋骨。对那些长期静坐卧床少动之人,气血多有郁滞,尤为适宜。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这一式动作简单,颠足而立,拔伸脊柱,下落振身,按摩五脏六腑。俗话说:百步走不如抖一抖。这一式下落振荡导致全身的抖动,十分舒服,不仅可以有利于消除百病,也正好可以作为整套套路的收功。

传统健身功法八段锦,其历史源远流长,理论深深扎根于传统中医文化,习练者无不被其简单的姿势,显著的功效所吸引。自2002年起,国家体育总局推广四套健身功法,八段锦是其中之一,相信传统保健功法将随着健身热潮的高涨而日渐被人们所青睐。

曲黎敏讲八段锦视频文字版

《八段锦》,锦就是锦绣嘛,锦绣大地嘛,然后就是柔软的意思,如果你练《八段锦》,你的身体就会非常的柔软、柔韧,对身体就很有好处。

 

我们怎么锻炼肺气呢,《八段锦》里有一个左右开弓四射雕的动作,这边弓箭手拉住,锁住云门中腹,然后这边手收回来,食指拼命的上抬,你就坐在网前这么伸一会儿,你的后背就微微出汗了,感冒就好了。这就叫合,这就叫开,一定要左右都要开弓。

 

“三九”正是最讲进补的时节,但曲黎敏提醒,在进补前要用锻炼“打通”经脉,“我给大家推荐‘新年养生第一招’。”

好多人进补忽略了一个大前提,就是补前先要通———身体经脉通畅了,才能补进去,而锻炼是打通经脉最好的办法。曲黎敏说:“中医讲,冬主收藏,冬季锻炼不可以出大汗,大家可以练一练传统的健身术,比如八段锦。其中有一个动作就是我推荐的,叫两手托天理三焦。”

为什么首推这个动作?曲黎敏说:岁末年终,大家老趴在电脑前工作,颈椎受不了;过节期间又吃得多,脾胃容易不适。所以大家不妨先从这个动作做起,让身体通畅起来。

这个动作很简单,双臂上举,掌跟外撑,就像在打哈欠、伸懒腰。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好处很多。可以梳理人体的三焦,还能舒缓胃气、顺畅全身的气血。三焦是人体五脏六腑中很重要的一个枢纽,三焦不畅,人体内就会有淤滞。

此外,掌跟外撑时,手臂上的阴经就打开了;双臂上举,能锻炼人体的膈肌,改善胸闷气短;上举时的夹脊动作,对活动背后的膏肓穴很有好处;双臂反复上举、下落,还能锻炼肩关节和颈部,有效预防肩背病、颈椎病。

曲黎敏提醒:刚开始做这个动作时,有的人会背部出现抽搐、抽筋,这就好像打扫房屋必先惹起尘埃一样,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房屋坚持每天扫,就能窗明几亮,每天锻炼,身体的不舒服就会消失。但要提醒上了年纪的人,手臂上举时可以慢一点,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调整上举的高度。

传统健身符合人体的生理需求。比如,我们每个人都伸过懒腰,这几乎是传统体育健身的核心动作,其理论化的表达如《八段锦》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易筋经》当中的“韦驮献杵”第三势。从医理上讲,“善伸数欠”是胃气不舒的表现,当人两臂上举,掌根外撑时,人体的五脏六腑,也就是三焦气机就得以舒张,胃气不舒的毛病就得到了缓解,如能长期坚持,必然对身体有益。

比如蹲“马步”,中国人练功时的第一个动作通常是“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但是先伸左脚和先伸右脚有没有不同?中医认为,左肝右肺,左边为肝气,右边为肺气。左边为肝,主血;右边为肺,主气。

所以,一定是先伸左脚,先开血脉,因为血的运行比气的运行要慢。如果先开右脚,本来右边主气,气比血快,血就很难跟上。为什么还要“两脚与肩同宽”?实际上,就是让腿部打开大腿内侧的三条阴经,然后脚尖再微微内扣,大腿外侧的三条阳经也就随之开启。如果两边阴阳经没有感觉,这个站姿对练功就没有任何意义。

传统体育健身强调“收猿心,拴意马”。通过调身或其他方式,把如猿猴一样的心收回来,拴住如奔马般的意念,使心神做到有常和安定。

调心的方法有三:

第一,把心思放在动作上。当我们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动作上时,就可排除杂念。

收心要收眼神。比如,我们练“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个动作的时候,眼睛就盯住了手上的商阳穴,这样,你的气机就会凝聚在这儿,心神自然得到了安定。

我们常说“凝神定气”,神在哪?神在眼,机在目,全在眼神里。眼神在上,气机在上;眼神在下,气机在下。假如您有高血压,这时候孩子惹您生气了,您气往上顶,不犯病才怪。处理方法很简单,您就根本甭搭理他,较那个劲儿干吗呢?我教您一招,坐好了,把脚趾头翘起来,眼睛就盯着脚趾头,盯一会儿气机就下来了,事儿也就过去了。

生气是什么?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千万别跟自己较劲,这就是养生原则。

五脏六腑的神气全都聚集在眼睛上。我常讲,电脑就是个大恶魔,长时间地盯着电脑,你的神气全被夺走了。我们要常闭眼,眼皮就像个门帘,没事儿就把门帘垂下来呆一会。导引术里面有一个护眼神的方法叫“熨目”,就是把手心搓热了,空掌捂在眼睛上闭眼呆几分钟,常用电脑的人要记住多做。

第二,做好起势和收势。调心依靠的就是起势和收势。起势的所有动作就是为了静心,将心思收回来。收势重在引气归元,将心思收在神阙。

第三,音乐可安神。天底下只有音乐可以作用于神明。我们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听一些中国传统音乐,它的乐曲比较轻柔、舒缓,如行云流水,容易安神。您别说听音乐可以安神,就去听个歌剧《蝴蝶夫人》或什么摇滚乐一类,那都是大起大落的音乐,听了就激动,别想安神静心了。

那么按摩和自我锻炼有什么异同呢?首先,导引术在古代叫内景导引,外景导引就是按摩法。

按摩是一种被动行为,而自我锻炼是一种主动行为。

应该说,自我锻炼相对来说更好。因为它是一种自己唤醒自己身体感觉的行为。人的这条命到底要掌握在谁的手中?是自己,而非他人。这是中医养生的一个核心思想。你锻炼身体一分,它就会回报你一分。

从养生的角度讲,扎针、按摩,都赶不上练导引。将导引的动作做到位,就能解决很多根本性的问题。

锻炼分层次,先是练明劲,后是练暗劲,最后是化劲,关键要懂得医理,知道如何开合阴经、阳经。

我们一定要记住,锻炼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但是这种随时随地的锻炼首先要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健康。锻炼贵在坚持,锻炼的动作都不难,难的是天天练习,持之以恒。

西方有种说法,任何行为只要连续坚持40天,就可以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的时间是七七四十九天。您就别偷懒,咬牙坚持49天看看,我相信您一定会从中得到很好的福报。

按摩和练导引的第二个不同在于达到的功效不同。按摩不到的地方,做导引可以锻炼到。

经络分里支和浮支。体表循行的为浮支,按摩或扎针都可作用到;而对于身体内部的经脉,按摩甚至扎针都无法接触到,那就叫里支。

对于里支,我们如何作用于它呢?唯有自我锻炼。通过身体的伸展、扭动,可以解决里支的问题。比如云门穴和中府穴,不能扎针,按摩又隔着肋骨碰不到,但靠练功就可以。八段锦中的“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个动作,能很好地作用于这两个穴位,而且做这个动作的时候需要憋气,憋气也等于按摩了这两个穴位。

八段锦的起势,手先有一个阴阳扭曲,阴推着阳往前走,再将阳掌回到神阙穴。

还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现象:人年轻的时候往往不怕死,做事胆子大;而岁数越大,往往越怕死,越容易受到惊吓。原因就在于年轻时身体强壮,肾气充足,而岁数大了身体开始虚弱,肾气不足,导致胆小怕事。

怎么治疗恐惧呢?首先,习能胜恐,习惯就能战胜恐惧。比如,人一拍桌子,你就害怕,再拍你还害怕,又一哆嗦。可是要天天拍,你就不哆嗦了,习惯了,不怕了,这就叫习能胜恐。再有,把事情想清楚了就不怕了。当你把一件事最坏的结果都想好了,自然你就不那么害怕了,无非如此了,爱谁谁吧。

肝的神明为魂。握固法可安肝魂。握固的动作为:四指相握,大拇指掐在无名指指根处。握固法如果能再结合蹲马步的话,效果会更佳。

 

八段锦里中有一个动作安神的效果特别好,叫“摇头摆尾去心火”,它能安神定志,使心肾相交。

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好医生在给病人开方子的时候,应该同时开三个方子:一个医疗方,一个食疗方,还有一个是运动方。方子方子,什么是方子?就是指明正确的治疗方向。仅仅给病人开一个药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改变病人的生活习性,从饮食到起居,再到日常习惯,都要好好调整。

比如说一个人腰疼,你光给他开药、按摩是没有用的,他成天到晚坐姿不对,没事总翘着二郎腿,习性不改,就无法根治腰疼的毛病。

人的生活习惯有惯性,那作为医生,就要再给他开一个运动方,让他每天抽出二十分钟练习一个运动姿势,比如让腰疼的人练习八段锦里的“左右开弓似射雕”,他练着练着就会在生活中形成笔杆溜儿直的姿态,一方面锻炼了身体,一方面对他的腰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所以,对病人同时开医疗方、食疗方和运动方是十分必要的。

 

八段锦中的“五劳七伤往后瞧”就是一个针对五劳和七伤进行保健的动作。这个动作的核心要领有两个:

一是转头,即“往后瞧”这个动作。眼睛使劲往后看,眼神向后转移,这就锻炼了颈部后面的大椎穴。大椎穴非常重要,人体几乎所有的阳经都经过它。七伤是外界天地自然对我们身体的伤害,这种伤害必先伤阳的层面。这个动作通过扭动大椎穴,提升了阳的作用,使身体内部产生变化,对抗外界的伤害。

二是旋转手臂。我们的手臂,阴经在前,阳经在后,手臂从里转到外,再从外转到里,其实是把阴经、阳经都打开了。五劳是内伤,阴经主内;七伤是外伤,阳经主外。所以,这个动作在旋转手臂、锻炼阴阳经脉的过程中,可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的目的。

具体的做法为:

首先,两脚开立,微微屈膝,与肩同宽,两掌按于胯旁,掌与胯大概有一拳的距离。身体保持中正,头视前方,下颚微收。两手放在胯两侧时,就像在按着浮于水面的两个球一样,球有一个浮力,手要把这个球按住。

然后,缓缓起身,腿站直,两手下垂,两臂外旋,大概旋转45度;同时,头向左后方旋转,转到不能转,这样就压紧了大椎穴。做这个动作时,要稍微停顿一下,闭一闭气;这时重心在脚前掌,虚脚后跟。

再放松,身体重心缓缓下降,微微屈膝;头转正向前,目视前方;同时,两掌再内旋回来,按于胯旁。

同样的动作,在右边再做一遍。这个动作,一左一右为一遍,一共要做三遍。

五行中的水与五脏中的肾相对应。如果肾水总是往下流,而没有其他因素来制约它的话,轻则腿发沉,重则腿水肿,尤其是脚踝、膝盖等大关节处,水肿会比较严重。

所以,在人身体中,肾水与心火是互相制约的。健康的身体,肾水可以上行滋润心,这样心火才不会一直上炎;反之,心火也可以下行闻暖肾,这样肾水也就能上行滋润身体。所以,不上火的秘密就在于肾水与心火相平衡。

当肾经经气不足,不能带动肾水上去滋润心,敛不住虚火的时候,心火就会一直上炎,人体就会“上火”。比如,患干燥症、口腔溃疡等病。所以在治疗上,我们就要从补肾阳这个角度去败火,而不是一上火就吃消炎药,那样越清火就越灭阳气,会加重病情。

要想补肾阳,一可以用药,二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肾与膀胱相表里,我们可以通过锻炼膀胱经来补足肾气,降低患病的几率。

去“火”妙法——“摇头摆尾去心火”

八段锦中的“摇头摆尾去心火”就是锻炼督脉、膀胱经、肾经的一个重要动作。可通过锻炼膀胱经,补足肾经经气,以使肾水上行,收敛住心火。

具体做法是:右脚向右侧旁开一步,两掌上举,屈膝下蹲成马步(下蹲有困难的人,蹲得高一点也没关系)。

起身,身体向右侧倾斜,然后俯身,胸口朝地,上体向右倾,眼睛看着右脚。

身体重心左移,同时,头往前、左摇摆,身体也随着旋转,眼睛看着左脚。

身体重心右移,成马步;同时,头向后摇,上体立起,随之下颌微收,眼睛看前方。

同样的动作,在右边再做一次。这个动作,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三遍。

“摇头”不算太难,这个动作的关键在于“摆尾”。“摆尾”真正动的点是督脉的根部尾闾处。所以,“摆尾”是通督脉的动作。古人把这个过程比喻为“过三关”:即尾闾关、夹脊关和玉枕关。人体气机从尾闾关到夹脊关运行缓慢,古人比喻为“羊车”,就像羊拉车那样,慢,但有狠劲;从夹脊到玉枕关,气机运行快了起来,古人把它比喻为“鹿车”,就像小鹿那样轻盈快捷;由玉枕关入脑则需大力,如同“牛车”。

所以,动尾闾过“三关”是非常难的。人在进化的过程中,尾巴已经退化掉了,所以不能像小猫小狗那样,通过摇晃尾巴来锻炼督脉。我们平时就很少能活动到尾闾这地方。“摇头摆尾去心火”就重新教会了我们来很好地活动尾闾,可刺激脊柱、督脉,加上摇头可刺激大椎穴,从而达到疏泄心热的效果。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伸懒腰?

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会经常打哈欠、伸懒腰呢?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是胃气不降,三焦气机不顺的表现。如果长时间地伏案工作,脏腑不舒,心肺之气不足,人就会开始疲劳。这时,人体就出现自救的动作——伸懒腰。

当我们伸懒腰,两臂上举的时候,胸腔就得到了扩张,心、肺、胃都能得到舒展,这时,气血通畅,体内废气也更易于排出;同时,伸懒腰时的扩胸动作,可调节心肺的呼吸,从而让人体的气机充足,加快各个脏腑的运化,减轻疲劳。

 

两手托天理三焦——疏通气血,预防肿瘤

伸懒腰可以伸展胸腔,锻炼五脏六腑。八段锦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就是从伸懒腰这个动作的医理而来。它可有效梳理人体的三焦,顺畅全身的气血。

“三焦”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人体的五脏六腑之间存在一个系挂,它就像一个立体的“网”,悬挂、连接着心、脾、肝、大肠、小肠等脏器。这个系挂在中医里被叫做“水道”,也就是三焦。

三焦在人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被称为“孤府”,它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但又不是具体地指哪儿。《黄帝内经》中将三焦叫做“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即交通枢纽的概念。

三焦一定要通畅,如果三焦不畅,人体内就会有瘀滞。瘀滞在西医里被称为肿瘤,或者叫做细胞的无序生长,也就我们现在常说的癌症。我们现在总是“谈癌色变”,而癌症与三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肿瘤早期多从三焦这个系统里出现,后又通过三焦这个渠道进行转移。

三焦的调理非常重要。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多做“双手托天理三焦”这个动作,可有效预防肿瘤。

具体做法是:

首先,要“立地”,即肩井对涌泉,百会对会。然后阴掌心向上,双手交叉放在腹前,两手与肚脐形成一个三角。

这个动作将气机收在了下焦丹田。两手合抱于腹前时,不要抱得太高,因为手在哪儿,气就在哪儿。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手抱得太高,气往上冲,容易出现高血压。

双手合抱的同时,两腿微屈,这就达到了“八虚”的效果:虚两腋舒肝气;虚两肘舒心肺气;虚两髀舒脾气;虚两腘窝舒肾气。

然后两掌慢慢举到胸前,再往内旋转向上托起,掌心向上,即是一个“顶天”的动作。

此时注意几点:

1)当两掌向上托起并上举时,最关键的一点是掌根一定要上撑,这样才能打开手臂上的阴经,也才能抻拉整个后背。

2)手臂上举时,注意要用两臂夹紧耳朵,因为三焦也是走耳部的。年纪大的人手臂上举时可慢一些,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调整上举的高度。

3)两掌向上托起并上举,举到最高点的时候,要稍微定住,屏息一会儿。屏息就可让我们的气机在五脏六腑之中鼓荡一圈,即“内按摩”,用气机按摩我们的五脏六腑。

4)两臂上举并屏息,除了按摩内脏,也锻炼了人体的膈肌。经常锻炼膈肌,可延缓衰老。人体衰老的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越来越容易气喘。比如,稍微走一下楼梯就累得气喘吁吁的,这其实是膈肌无力的表现,不能“气沉丹田”。要想让气沉到丹田,膈肌的力量必须大,全身的气机必须足,这都需要健康而有活力的身体。

5)双臂上举时也有一个夹脊的动作,对活动背后的膏肓穴很有好处,可舒缓背部的疲劳感。

最后,两腿微屈,两臂分别在身体两侧缓缓下落,然后两掌捧于腹前,目视前方。此时,身体的重心要缓缓下降,气往下走,全身都放松下来。

此动作双臂上举、下落为一遍,共做六遍。

“两手托天理三焦”这个动作,通过双手上托,缓缓用力,可有效抻拉手臂、肩背,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同时,双臂反复地上举、下落,还可锻炼肘关节、肩关节和颈部,有效防治肩背病、颈椎病。

生活习惯好,肝病不来找

说到肝脏的调理,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人得肝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预防肝病。

1)生气伤肝。生气、郁闷会让肝经淤滞,从而使肝的生发功能受损。

2)喝酒伤肝。喝酒会增加肝的负担。

3)熬夜伤肝。如果夜里十一点到三点总是不睡,就会伤害肝胆。因为这个时候是胆经和肝经当令的时候,肝胆长期得不到养护,必然会受损。我们常说“肝胆相照”,肝和胆的问题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4)惊吓伤肝。比如家长总在吃饭时训斥和吓唬孩子,这首先会导致孩子的胃受损害,其次肝胆也会受到伤害。

5)纵欲、过度劳累伤肝。纵欲为什么会伤肝呢?因为肝主筋,人体的生殖器都属于筋,如果*过度,让筋出了问题,必然会影响到肝。另外,过于劳累,也会伤害到人体的手脚、腰背等各关节的筋骨,让筋的功能受到损伤,从而伤害肝功能。

6)药物伤肝。这一点很重要,是现代社会的大问题。滥服药最伤肝,因为肝主疏泄,肝是要把我们身体不好的东西代谢掉,如果总是乱吃药,肝一定会受损。其实很多西药的说明书上都写了,服这个药有可能对肝、肾造成损害,只是我们平时吃药时不注意看说明书罢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一定要注意药物的问题,不要乱服药。

现在,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逐渐地养成了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节、易怒、滥服药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会造成肝脏的损伤。我们只有规避这些不良习惯,肝病才不会主动来找我们的麻烦。

 

“调理脾胃须单举”,锻炼肝脏和脾胃

除了养好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也可以通过多锻炼来预防肝病。八段锦里的“调理脾胃须单举”是一个调理脾胃和肝胆的健身动作。

首先,两腿屈膝,两个手掌做抱球状,捧在腹前。

然后,左手抬起来,往上撑,右手往下按。这叫左手顶天,右手按地。注意:左手往上举时,一定要掌根往上撑,中指指尖往下回勾;而右手在向下按时,也要掌根下按,中指向上勾;左肩往上举,要尽力向外、向后展。

动作稍停片刻,左手自然下落,右掌收起来,两手放在腹前。然后右掌向上抬起,上举,顶天,左手往下按。相反方向把这个动作重复一遍。

最后,两手再自然收回,落在腹前。

这个动作,通过手臂的上撑和下压,打开了身阴经,锁住了阳经;而这一升一降,就是一开一合。所以这个动作正是中国传统健身术中最讲究的“升降开合”。

另外,在做这个式子的过程中,左右两手交替上托,通过左右上肢一松一紧地上下对拉,可以牵动腹腔,对脾胃起到按摩作用。同时,对两肋的经脉也能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两肋是肝经、胆经循行的部位,所以“调理脾胃须单举”这个动作首先是调理肝胆的。那为什么这个动作叫“调理脾胃”呢?因为要想调理脾胃,核心在于调理肝胆。

中医的理论基础在于阴阳五行。从五行的相生相克来看,木克土。肝胆是木,脾胃是土,肝胆会克制脾胃。所以,如果想不让脾胃这个土被肝胆这个木克,首先需要锻炼好肝胆,让肝胆宣开。

所以,通过双手对拉,交替上举、下按,抻拉两肋的肝经和胆经,从而达到养护脾胃的功效,这就是“调理脾胃须单举”的核心。

 

八段锦里的“双手攀足固肾腰”,是通过俯身、两手握脚,来专门锻炼腰肾的一个动作。

具体做法是:两腿挺膝伸直站立,两手向前、向上举起,掌心向前,目视前方。两掌下按至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对。两掌掌指顺腋下向后插。两掌心向内沿脊柱两侧向下摩运至臀部;然后,上身前俯,两掌继续沿腿后向下摩运,手掌经过腿的两侧,一直向下,直到摸到脚面(做这个动作有困难的人,不必勉强,手心尽力向下即可,但要保持腿的直立)。两掌从脚面向上、向前抬起;用手臂带动上体起立。掌心向前,目视前方。

“双手攀足固肾腰”这个动作,通过手臂带动身体上扬,可以锻炼脊柱和督脉,可防治腰椎间盘突出,达到固肾壮阳的效果。

这一式子里,有一个核心动作,就是手和脚会相合。这实际上是中医养生理论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心肾相交法。因为手心有劳宫穴,劳宫穴是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而脚心有涌泉穴,涌泉穴是肾经出发的地方。所以,手心和脚心相合,就是心肾相交。

经常习练心肾相交法,可去掉肾的积滞,达到去心火的功效。

中医认为,“怒伤肝”。当我们发怒的时候,身体的肝气就会迅速调动起来,而“肝在变动为握”,如果肝气有变动,人就会表现为握紧拳头;而且,“肝开窍于目”,肝气的变化也会体现在我们的眼神上。所以说握拳、瞪眼,其实都是我们动肝气的本能反应。

生活中,如果我们握一握拳,瞪一瞪眼,其实都能锻炼肝气。在八段锦中,就有一个类似的动作,叫“攒拳怒目增气力”。它把握拳和瞪眼这两个动作都结合在一起了,做起来非常简单。

左脚向左开立,两腿下蹲变成马步;两手握拳,放在腰间。眼睛看前方。

出左拳,手伸直的时候变掌,然后手掌像抹玻璃一样,从下往上转一圈,转完后再握拳,手往回收。出拳的时候,拳微微握紧,十个脚趾抓地,眼睛瞪一瞪。

左手握拳收回到腰间。同样的动作右边再做一次。

常练下蹲壮腰肾

“攒拳怒目增气力”这个动作里,有一个两腿下蹲、十趾抓地的重要动作。这些动作可以锻炼人的腰肾,达到“增气力”的效果。人的力量,从肺、肾中来,尤其是肾。肾是“作强之官”。它是个“大力士”,是护佑心的,在人体中非常重要。身体有没有劲,能不能把东西举起来,关键看肾的力量。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多练习下蹲、十趾抓地的动作,以锻炼肾气。

“背后七颠百病消”——强健脊柱通气血

“背后七颠百病消”并非说脚后跟颠七次,就能祛除全身之病了。这个动作是“八段锦”的最后一个动作,其含义是,如果前面的动作都做到位了,那么,再通过最后这个动作,就可以整饬身体这个山河。

具体做法是:两脚并拢直立,指尖贴在裤缝上(风市穴处),目视前方。两脚跟提起,头上顶,收腹提肛,两肩微沉,动作略停一下。然后两脚后跟下落,下落时,中间先缓冲一下,脚跟提在半空,停顿片刻后,再让脚跟下落触地。

这个动作一起一落为一遍,共做七遍。

这个动作很简单。就是脚后跟提起、放下,再提起、再放下,这样一上一下总共做七次。那么这里面有什么养生道理呢?它是通过脚后跟的提起和下落,来震动脊柱和督脉,激荡气血,同样可达到振髓的效果。

人的骨髓里藏的都是“精”,如果我们的骨髓出了问题,人的造血机制乃至身体的方方面面都有可能出大问题。背后七颠不仅抻拉了脊柱,还对脊柱里的“精”进行了修整。

提脚后跟这个动作,可有效锻炼肾和膀胱,防治前列腺、足跟痛的问题。

关于足跟痛,很多人认为是足跟骨刺造成的。其实,我认为,这更多的是肾和膀胱的虚证。因为人在更年期的时候,肾和膀胱开始虚弱,最容易出现足跟痛的问题。有的人,能够顺利把这关走过,有的人耗散太过,连带的疾病就出来了。

提脚后跟对男性养生尤为重要。男子小便时,若能常提脚后跟,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前列腺疾病。

提脚后跟这个动作简单易行,我们排队买菜、超市结账、等汽车的时候,都可以常做这个动作。

做这个动作时,我们的身体要保持直立,两手自然下垂,放在腿的两侧,中指停留在——风市穴处。

顾名思义,“风市”的意思就是风的市场,什么风都有,好风也来,邪风也来。锻炼时如果不护住它,虚邪贼风就有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古人就很注重对风市穴的保养,古代短皮裙的长度一般都到风市穴的位置。《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虎皮裙,就围到风市穴处。

风市穴是胆经上的重要穴位。我们在拍胆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这个穴位拍到。在拍的时候,风市穴有可能会变青,因为那里是风的大市场,寒邪一般很重。拍出瘀青来不要害怕,可接着拍,多拍几天,淤青就渐渐褪掉,这个地方就通了。

在提踵时,我们保持直立,双手的中指指尖护住风市穴,指尖是心包经的井穴,这就是用心包经的井穴来固摄住风市,可避免邪气侵袭胆经。所以,我们在做这个动作时,不要让手随便离开风市,以免渐弱锻炼效果。






文件名称:中医养生视频专家讲座:曲黎敏讲八段锦视频教程

下载地址:百度网盘

资源来源:网络收集

网盘资源均收集于网络,只作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到原网站购买,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

点击下载

0
分享到: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