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机构大全
证书报考时间,报考条件

李白《峨眉山月歌》赏析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年轻的时候写的,当时他才二十多岁,刚刚离开四川,离开峨眉山。

这首诗语言句式流动轻快,极具特点。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只有二十八个字,但连用了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

如果别人这么写,那简直就是账房先生记流水账,肯定死板得无法读下去,根本没办法流动轻快起来。

但读他这首诗,一点堆砌的感觉都没有,一点死板沉重的感觉都没有。这首诗一派空灵,读起来非常飘逸轻快。

原因在哪儿?

明朝的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此是太白佳境,然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人”就是他人。他体会得特别仔细,倘若要别的诗人来写,那简直就写不下去,读者也读不下去。

他还说,“益见此老炉锤之妙”,意思是从这里可以看到,李白会锤炼文字。

王世贞看出了此诗的难度,但没有点出问题的关键。

“峨眉山月半轮秋”,注意,这要么是上弦月,要么是下弦月,反正不是满月,是“半轮秋”。

秋天他离开蜀地,离开峨眉山,这个地方,要不是秋天很难见到月亮。

“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上的月亮,倒映在峨眉山下的平羌江中,月光月影在不断地流动,为什么?江水在流动,月光就流动了吗?没有。

为什么“影入平羌江水流”呢?这是写的一种动态,有一支歌唱道:“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一起走。”他是坐船在平羌江上,他人在走,月亮也走,他和月亮一起走。月光底下水在流,月影并没有流,他写的是动态的感觉。

为什么要写“影入平羌江水流”呢?诗题叫《峨眉山月歌》,诗人是写峨眉山月,像人一样可亲,与人相伴相随。

“夜发清溪向三峡”,“三峡”是重庆上面的小三峡,不是我们今天做水库的大三峡。夜晚从清溪出发,船向三峡开去。

“思君不见下渝州”,这个“君”就是指月亮。“渝州”是古地名,就是今天的重庆。离开了峨眉山,为什么看不见月亮呢?这叫无理而有情。在渝州见到的月亮,不是峨眉山的月亮。人们常说“故乡的月亮”,其实“故乡的月亮”与“他乡的月亮”,是同一轮月亮,但对于思乡的人来说,“故乡的月亮”才可亲可爱,这就是杜甫说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李白把人的感情写得很细腻,他说“思君不见下渝州”,“思君”是想念故乡的月亮,“不见”是想见而不得,真切地表现了一个刚刚离开家乡、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对故乡的依恋。

为什么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但仍然没有堆砌感和沉重感?

第一,他打破了平行结构,根本没有把这五个地名完全对称地排列起来。

第二,他使用空间的变动来展示时间的流逝,有效地把凝固的空间转化成流动的时间。

这首诗不断地写空间的变动,空间上离故乡越远,时间上就离故乡越长,而离故乡的时间越长,对故乡的思念就越深,因而诗人成功地将空间转换成了时间。

在句法形式上,他同样也追求那种流动轻快、飘逸潇洒、自然舒展的美学效果。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本栏目分享各类证书的报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