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力的秘密》PDF电子书

《洞察力的秘密》PDF电子书

《洞察力的秘密》是中信出版社SMART系列的第三本,前两本是《理性动物》和《盲点》。
《洞察力的秘密》一书的作者是一位杰出的认知心理学家和决策专家,他摒弃了传统的实验方法,即用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而改用现实环境中的人作为研究对象——科学家、商务人士、消防员、警察、军人、家庭成员、朋友,还有他自己,并且收集了120个现实案例来阐释和佐证他的研究。
在这本书中,读者不仅能读到很多“灵光一现”的洞察力故事,更能习得洞察力会在哪些心理环境和现实环境中被激发的方法。比如:诺贝尔奖得主们为什么能做出寻常人觉察不到的重大发现?18个月大的婴儿能分得清妈妈、爸爸和他自己的鼻子吗?达尔文是如何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中获得启发,进而提出进化理论的?戈特利布医生是如何发现艾滋病的?马可波罗斯是如何识破伯尔尼·麦道夫的庞氏骗局的?
加里·克莱因(Gary Klein),宏观认知有限责任公司(MacroCognition LLC)的高级科学家,致力于自然决策领域的研究。1969年获得匹兹堡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在职业生涯的初期,他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在职业生涯的第二阶段,他主要为政府提供服务,担任美国空军的研究心理学家;在职业生涯的第三阶段,也就是在1978年,他创立了一家克莱因联合研发公司(Klein Associates)。曾著有《直觉的力量》(The Power of Intuition)等书籍。

媒体推荐

丹尼尔·卡尼曼 《思考,快与慢》作者
加里·克莱因是恰当运用应用心理学的绝妙人物,也是一个一流的观察家。他观察那些运用自己的技能并有优秀工作表现的人,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观察以独特的视角呈现出来。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异类》、《引爆点》作者
加里·克莱因是一个将理论和观察——严谨的思考和对现实世界不辞辛苦的观察——睿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家伙,在这一点上无人能及。
徐瑾 《金融时报》中文网财经版块主编、专栏作家、《凯恩斯的中国聚会》作者
洞察力绝不仅仅是运气,而是一项可以追求的修炼,也是一种激发人类好奇心与创造动力的“魔力”。克菜因的研究揭示出我们都有获得洞察力的潜能与提升空间,因为“这种魔力就隐藏在我们的大脑里,并持续地进发”。

名人推荐

加里·克莱因是恰当运用应用心理学的绝妙人物,也是一个一流的观察家。他观察那些运用自己的技能并有优秀工作表现的人,并将自己的观察以独特的报告视角呈现出来。
——丹尼尔·卡尼曼 《思考,快与慢》作者

加里·克莱因是一个将理论和观察——严谨的思考和对现实世界不辞辛苦的观察——睿智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家伙,在这一点上无人能及。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异类》、《引爆点》作者

图书目录

推荐序 洞察力修炼:如何成为福尔摩斯? IX
第一部分 是什么激发了我们的洞察力?
第一章 往宝马车里弹烟灰的人是车主还是偷车贼? 3
一场偶然的研讨会成就了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8
不知名的金融分析师花10年时间揭穿庞氏骗局 12
第一个发现艾滋病的人 16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关于洞察力的故事 20
第二章 洞察力是一道难解的谜题 23
洞察力可以让我们的想法和生活更精彩 32
用自然主义而非实验的方法研究洞察力 35
激发洞察力的5类策略 41
第三章 触类旁通:你会吃到花椰菜还是小金鱼饼干? 45
从塔兰托战役预见到珍珠港袭击 45
18个月大的婴儿已经具备移情能力 50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启发达尔文创立进化论 53
第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答案 57
第四章 巧合事件与好奇心驱使:诺贝尔奖得主们是如何做出重大发现的? 63
20世纪最重大的天文学发现——脉冲星 64
青霉素、X射线与太阳能电池的发现 70
胃溃疡的致病因素和诺贝尔物理学奖 74
毒气、蚊子与黄热病 81
第五章 自相矛盾:千万别对“这肯定有问题”的警示视而不见 87
怀疑的态度帮助他们洞察到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88
找出让霍乱疫情肆虐的罪魁祸首 100
光速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108
第六章 急中生智:在棋局不利的情况下,如何反败为胜? 111
通过点燃另一场火而成功逃生 112
化敌为友,从岩缝中成功逃生 119
当时间绩效卡遇上“好时之吻”巧克力 120
土伦之战,拿破仑带领法国军队以弱胜强 123
第七章 探索洞察力从何而来的3种方法 127
从数据出发:洞察力不只是茅塞顿开 127
制胜的一拳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洞察力 131
从科研文献出发:洞察力可以克服决策偏见 135
从故事出发:全新的认知模型和研究框架 138
第八章 洞察力的逻辑 143

第二部分 是什么抑制了我们的洞察力?
第九章 人类所犯下的种种愚蠢的错误 157
生活中的愚蠢举动 162
第十章 孪生子悖论:为什么有些人洞察力不凡,有些人抱残守缺? 169
被错误的观念所裹挟 171
缺乏必需的经验 177
态度消极,不做深入探寻 180
固守死板的推理方式 182
两个初出茅庐的研究者何以解开了DNA的奥秘? 184
第十一章 无能的系统:谷歌自作主张地为我们过滤掉了哪些信息? 197
谁能解救被绑架的3个女孩 198
系统设计得越刻意,越容易扼杀洞察力 210
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为什么一边倡导创新,一边抹杀员工的创造力? 213
完美主义是创新的天敌 213
严苛的流程管理制度将创新思维拒之门外 222
蹒跚前行的科学家和学者们 237
第十三章 被思维定式困住了的洞察力研究者们 241

第三部分 提升自身、他人和组织的洞察力
第十四章 如何提升我们自身的洞察力? 255
不可忽视的矛盾与“摆动犯规”警告 256
创意源自不同想法的融会贯通 261
批判性思维更适用于身处逆境的企业或个人 263
洞察力的产生是否需要酝酿的过程? 266
第十五章 纠正他人错误认知的最佳方法 271
诊断他人的困惑之处并“对症下药” 271
将洞见转化为有力的行动 275
利用自相矛盾的情形来纠正错误的认知 280
一个困扰了我15年的决策难题 286
第十六章 帮助组织机构实现“两个箭头”的平衡 289
强化组织的创新机制和能力 290
适度弱化组织的创意过滤机制 296
增强组织机构开展创新行动的意志力 298
找到平衡两个箭头的办法 310
第十七章 洞察力捕手:爸爸的鼻子在哪里? 315
“反达尔文主义”的零号蜥蜴 317
精明家庭主妇的购物策略 322
他是怎么知道或做到的? 326
一个关于锁和钥匙的小故事 331
第十八章 洞察力的魔力 335

致谢 349

后记

古希腊人十分崇拜人类获得洞察力的能力。斯科特·博克顿在研究创新这一主题的时候指出,在古希腊的宗教万神殿中,就有9位象征着创造精神的女神。知名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人曾造访供奉这些女神的神社,这些女神是他们的缪斯,是他们的洞察力的来源。我们去博物馆参观,或者听音乐,其实就是在延续这种传统,因为英语中的博物馆指的是“缪斯的地方”(place of the muses),音乐指的是“缪斯的艺术”(art of the muses)。我们虽然没有继承古希腊人的宗教信条,却延续了他们对于洞察力的敬畏。
虽然我总是想要破解关于洞察力的谜题,但我并不想轻视人类获得洞察力那一刻的惊奇之感,不管是我自己的洞察力,还是他人的洞察力。这些都是奇迹发生的时刻。这就像是魔法师走上台来,手里有一只事先藏好的兔子,但是洞察力闪现了,没有任何预警,没有人能够预料。这个忽然想出的主意,之前从来没有人想到过,甚至连往这个方向想的人都不存在。
洞察力有一种魔力,这种魔力来源于人类留意到事物之间的触类旁通与巧合事件的能力,来源于人类的好奇心,来源于人类发现矛盾的能力,来源于人们在绝境之中所迸发的创造性能力。这种魔力就隐藏在我们的大脑里,并持续地迸发。
我本没打算要写一本书的,但是洞察力的话题萦绕着我,最后我禁不住讲了一个长长的故事。幸运的是,我有一群良师益友,他们帮我一起探索如何来讲这个故事。

序言

洞察力修炼:如何成为福尔摩斯?
“这是华生医生,这是夏洛克·福尔摩斯先生。”
“你好,我看得出,你去过阿富汗。”
“你怎么会知道的?”
“这没什么。”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对于侦探小说迷来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面,甚至有点儿火星撞地球的味道,福尔摩斯漫不经心地准确指出素未谋面的华生去过阿富汗,这个桥段也几乎给福尔摩斯系列故事定了调,因此在不同版本的福尔摩斯影视作品的演绎中升华,无论是热门的英伦“卷福”,还是刘玉玲的女版“华生”。当华生初见福尔摩斯时,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遭遇一个洞察一切的人——或者说,另一个物种?“福尔摩斯,,们的洞察力从何而来?
回到现实,福尔摩斯的洞察力显然少不了柯南.道尔的文学夸张,洞察力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程度有别。比如新闻中出现过不少类似案例:看似平静如常的一天,两名警察开着警车做例行巡查。途中在等红灯时,他们前方有一辆全新的宝马车,司机的动作偶然间引起那个年轻警察的注意:只见他深吸了一口烟,然后将烟灰直接弹在了车内。年轻警察觉得这一举动不可思议,什么人会这样对一辆新车?肯定不是车主,也不是车主的朋友,最大的可能是偷车贼。故事的结尾如他所判断,坏人也受到了惩罚。

美国心理学家加里·克莱因很喜欢这种类型的故事,甚至促使他从事了对洞察力的研究。他的新著《洞察力的秘密》中有不少这种案例,从普通人到天才人物,从揭穿金融危机骗局的局外人到无意间有重大发现的科学家,“故事的主角都是聪明人,他们能够注意到一般人所忽视的东西……这些获得了洞察力的人的故事,仿佛是一剂新鲜的解药。当我整理类似这位年轻的警察做出敏锐判断的故事的时候,心情总是特别愉快”。
克莱因是谁?国内对其人其事介绍不多,但他其实值得关注,无论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还是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都曾引用过克莱因的研究成果。他1944年出生于纽约,拥有认知心理学博士学位,不仅在美国是备受瞩目的心理学家,更在决策研究领域享有盛名,在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有很多开创性研究,主张“自然决策”,发明了“事先验尸”等决策工具与方法,据说还曾领导重新设计白宫战情室。他此前出版的《权力的源泉》(Sources ofPower)、《直觉的力量》(The Power of Intuition)、《街灯与影》(StreetLights and Shadows)等著作,反响都很不错。
在一个有太多选择的时代,洞察力显得尤其重要,有人甚至将在现代社会获得更好的表现总结为一个公式,也就是“表现提高=减少错误+增加洞察力”。洞察力对于工作和生活、个人与组织都非常有意义,一方面可以过滤很多无用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人们关注要务。但是,人类对于洞察力的了解可谓“毫无洞察力”。洞察力如何产生?什么因素在阻碍洞察力的发挥?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提高洞察力?这三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全面的解答。
克菜因将上述三个问题视为“三团迷雾”,他从2009年开始着手研究,最终成果就是这本《洞察力的秘密》,英文版于2013年出版,中文版2014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顾名思义,这本书主要关注洞察力,从洞察力的产生方式、阻碍因素到提升方式都有涉及。
有趣的是,即使克莱因自己的研究也一路充满波折,一方面案例之间有时候看起来毫无联系,有时候又彼此矛盾,另一方面相关文献也难以全面揭示论点。于是,他的“洞察力研究”也亟待提升洞察力,他曾用三个途径来接近真相,即从数据出发、从科研文献出发、从故事出发。
先看数据,这对于任何研究都是基础,数据显示洞察力可能并不如人们设想的茅塞顿开那么简单轻巧。根据克莱因的观察与分类,洞察力之源有5个可选的解释:触类旁通,巧合事件,好奇心驱使,自相矛盾,急中生智。在他收集的120个案例之中,触类旁通的题材最为常见,急中生智则与科研人员对于洞察力的研究吻合,“82%的案例中用到了触类旁通的办法;38%的案例中,用到了自相矛盾的办法;10%的案例中,巧合事件的办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7.5%的案例中,用到了好奇心驱使的方法;25%的案例中,用到了打破僵局、急中生智的办法”。要提醒大家的是,洞察力的产生往往不是单一模式在起作用,不少案例中涉及不止一种模式。
其次,克莱因阅读了很多科研文献,这些文献提供了很多帮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困惑。任何研究都是累积的进步,洞察力的研究也有先例,其中以英国人格雷厄姆·华莱士最为出名。华莱士曾经与经济学家哈耶克是同事,在《哈耶克传》中有提及,属于哈耶克几个难得露面的同事之一,戏份类似路人乙角色。和克莱因一样,他同样也属于国内了解不多但实际非常重要的学者,甚至被克莱因评价为“现代英国思想自由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人物”。他不仅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共同创始人,也是费边社成员。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当时有不少人对创造性思维都感兴趣(如威廉.詹姆士和亨利·柏格森),但华莱士对此研究看起来更早、更全面,他在1926年就出版了“第一本现代意义上关于创造性思维的专著”,也就是《思维术》。
华莱士对于创造性思维给出了清晰的结论,他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顿悟阶段以及验证阶段。这个四阶段论迄今仍旧被广泛引用。克莱因也不得不承认华莱士的影响:“时至今日,这一模型仍然是该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模型。可以说,如果你在洞察力这个领域做研究,那么你是绕不开华莱士的。”但是如果华莱士80多年前就对洞察力做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那么后人如克莱因还能贡献什么?克莱因认为华莱士的理论确实有一定的可信度与说服力,却经不起细致的推敲,比如华莱士认为,洞察力的产生必须经过准备阶段,但洞察力的案例显示并非如此,比如开篇所谈年轻警察就是偶然被堵在路上,也不处在准备的状态,而且也谈不上有丰富的经验。
聪明的读者可以看出,很多对洞察力的预先假设都经不起推敲和检验,“与其说数据帮我们找到了好的洞察力,倒不如说很多幻想因此破灭”。克菜因在瓶颈期中灵光一闪,抛弃了原有剧本,重新关注起故事本身,反复研读案例,希望摒弃偏见。他在不同案例的自相矛盾的路径中找到最后的答案,那就是人根据新的信息量,会在意识中增添一个新的锚点或者抛弃原有的脆弱锚点。换言之,获得洞察力之后,人们的“锚点”也会改变——这对于克莱因也是一样,这本《洞察力的秘密》本身就是一个寻找洞察力的故事。当抛弃自己关于数据以及文献的原有剧本之后,他也获得了对于洞察力理解的新锚点。
当我们了解是什么因素在阻碍洞察力后,我们就开始获得提高洞察力的可能,在不同的道路上也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自相矛盾的道路需要我们对意外事件保持开放的心态,就算这个意外事件与我们之前的知识和想法完全相悖,还是应当认真地思考它。在相互联系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对陌生的可能性进行大胆猜想。急中生智的道路则要求我们批判性地分析假设前提,找出任何局限我们思维的陷阱”。
换言之,洞察力的获得往往要根据路径决定,什么时候应该迂回、什么时候应该放弃都有技巧。对于机构和个人,阻碍洞察力的因素不同,革新难度也会大为不同:对于个人而言,同理心与倾听都很重要;但是在组织之中,扼杀洞察力往往是为了减少错误,这就成为一个系统因素。
洞察力绝不仅仅是运气,而是一项可以追求的修炼,也是一种激发人类好奇心与创造动力的“魔力”。克莱因的研究揭示出我们都有获得洞察力的潜能与提升空间,因为“这种魔力就隐藏在我们的大脑里,并持续地进发”。我不知道克莱因为什么没有提到福尔摩斯,也许因为他不是真实的人物,但是福尔摩斯的观念其实对于洞察力有借鉴意义,他的这段话倒是可以深入揭示洞察力的本质:“从一滴水,逻辑学家就能推测出大西洋或尼亚加拉河的存在,而无须亲眼见到或听说过这些。因此,所有生命是一个大链条,只要看到其中一个环节,就能知道整个生命的特性。”
徐瑾
《金融时报》中文网财经版块主编
专栏作家
《凯恩斯的中国聚会》作者






文件名称:《洞察力的秘密》PDF电子书

下载地址:百度网盘

资源来源:网络收集

网盘资源均收集于网络,只作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到原网站购买,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

点击下载

0
分享到: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 忘记密码?